阮籍醉酒
此文源载旧版博客2005年4月6日。
这个故事是我从余秋雨的《山居笔记》看到的。
说当年曹操身边曾有一个文才很好、深受信用的书记官,名字叫阮瑀,生了个儿子叫阮籍。曹操去世的时候阮籍正好十岁,当时的社会环境被称为“后英雄时期”的乱世,耳闻目睹都是鲜血和头颅,阮籍这个人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感,所以面对这个乱世,内心会承受多大的磨难根本无法去想象。只是知道阮籍喜欢一个人驾木车到处游荡,木车上面载着酒,车是没有方向的向前行驶,走到没有路了,马停了,就开始哭,哭完了转个方向又开始漫无目的的走,走到没有路了又开始哭。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哭,荒郊野外的谁也不知道,他只哭给自己听。所以历史上一直认为阮籍是一个厌烦尘嚣的人。
下面说几件阮籍的事情,您就知道阮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第一件事情,他对官场的态度。
对于历代中国人来说,垂涎官场,躲避官场,整治官场,对抗官场,这些都能理解,而阮籍给予官场的却是一种游戏般的洒脱,这就让人感到意外和陌生。
第一次,曹爽让他做官,他说身体不好隐居乡间,一年后曹爽倒台,牵连很多名士,他安然无恙;当时胜利者是司马昭,于是司马昭想和阮籍联姻,但每次到阮籍家去说亲阮籍都醉着。整整两个月都是如此,联姻也就告吹。但是司马昭很厉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阮籍说曾经去过山东的东平玩过,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这个司马昭就让阮籍去山东的东平去做官。阮籍没办法,骑着驴就去了,到了东平后,查看了官衙的办公方式,东张西望了不多久便下令,把府舍衙门重重叠叠的墙壁拆掉,让原来关在各自屋子里单独办公的官员们一下子置于互相可以监视、内外可以沟通的敞亮环境中,办公内容和效率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着,即便用了一千多年后今天的行政管理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抓住了“牛鼻子”,国际间许多现代化企业的办公场所费尽周折都在追求着一种高透明度的集体气氛,但阮籍只是坐在驴背上想了一想就想到了。除此之外,还大刀阔斧的精简了法令,让一帮人心服口服,完全照办。然后骑着驴回洛阳去了,算起来一共在东平呆了10天。后来李白对阮籍做官的这种潇洒劲头钦佩万分。
只花10来天就让一个政通人和的东平留在身后,一般人看来都是好本事,但对于阮籍来说只是玩了一把而已,而且还玩得如此漂亮,让当时那些无数毫无作为的官僚们立刻显得狼狈万分。有了这一次经历之后,老百姓喜欢了,于是都希望他用这种简捷高效的方式整治其他行政机构,于是阮籍就提出来要担任军职,并明确要求担任北军的步兵校尉,都以为阮籍还会用他的老方法来施展,结果大失所望,原来阮籍到这个地方来担任步兵校尉是因为这个兵营里面的厨师特别擅长酿酒,而且阮籍还打听到该兵营的酒库里面还有三百斛酒。到任后,除了喝酒,一件事情也没管过,在中国古代,官员贪杯的多得很,贪杯误事的也多得很,但像阮籍这样堂而皇之纯粹为了仓库里面的酒来做官的,实在绝无仅有。
这就是他对官场的态度。
第二件事情,他对礼教的轻慢。
众所周知,古代礼教对于男女间的接触防范极严,叔嫂之间是不可以说话的,朋友的女眷也不能见面,邻里的女子不能直视,如此种种规矩。反正成文不成文的积累了一大堆。中国那个时候的男人,一度几乎成为最厌恶女性的一群奇怪动物,主要表现在可笑的不自信和可恶的淫亵推理,那个时候的男人是既装模作样又战战兢兢,而对于这一切,阮籍可不当回事,有一次嫂子回娘家,阮籍大大方方的和嫂子说话,与嫂子告别,完全没有理会叔嫂不能对话的礼教。还有啊,阮籍家隔壁酒坊里的小媳妇长的很漂亮,阮籍就经常去喝酒,喝醉了酒在人家脚边睡着了,他根本不避嫌,不过小媳妇的丈夫也不怀疑。还有一件事情,一位兵家女孩,极有才华又非常美丽,不幸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根本不认识这家任何人,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听到消息后却莽撞赶去吊唁,在灵堂上大哭一场,把满心的哀悼倾诉完了才走,从这事感觉阮籍特真实,不假装,毫无表演的意识,那眼泪不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冤案,只是献给一个美好的生命。看起来很荒唐,但高贵也在于此。没有任何理由,只是为了美丽,为了青春,为了生命,哭得那么淋漓尽致。男人能哭到这个份上,应该再也找不到其他能让男人哭的了。
礼教中还有一个强项是“孝”。孝的名目和方式可以说是叠床架屋啊。巳与子女对父母的实际感情没有什么关系,最惊人的是父母去世时的繁复礼仪,三年服丧,三年素食,三年寡欢,更有甚者三年守墓,可以说当时的这个孝字是把一分的真诚扩充成了十分的伪饰,让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都长久受罪。而就在这时候,阮籍的母亲去世了。当时阮籍正在下围棋,死讯传来,下围棋的对手要停止,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歇手,非要决个输赢,下完棋,他才在别人惊恐万状的目光中要过酒杯,饮酒两斗,然后才放声大哭,哭得时候居然还口吐大量鲜血。几天后母亲下葬,他又开始吃肉喝酒,然后才跟母亲遗体告别,此时他早已经因悲伤过度而急剧消瘦,见了母亲遗体又放声大哭,又吐血几次。
在守丧期间,有一个朋友去吊唁,在阮籍母亲灵堂前哭拜,而阮籍却披散着头发坐着,没有站立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朋友吊唁出去后,有人说,“按照礼法,吊唁时主人先哭拜,客人跟着哭拜,我看阮籍动都不动,您为什么哭拜?” 其实说这个话大半是小人挑拨离间,就不管了,但是客人的回答却让人欣赏,他说“阮籍是超乎礼法的人,可以不讲礼法,我还在礼法之中,当然要遵循礼法”。由上面可以看到,阮籍他完全不管礼法,在母亲丧之日吃肉喝酒,别人吊唁他母亲,他白眼相向等等,但他对母亲去世的悲痛之深又有哪一个孝子比得上呢?
千古一理:许多叛逆者往往比卫道者更忠于层层外部规范背后的内核,阮籍冲破“孝”的礼法来真正行孝,与他的官场态度及作为其实都一样的,那就是:做人,我只想活得真实和自在。
终于换版了,速度比之前快多了.